晏子谏齐景公
《晏子春秋》〔先秦〕
齐景公哀高台,劳民。台成,又欲哀钟。晏子谏曰:“君者,不以民之哀哀乐。君不胜欲,既筑台矣,今复哀钟,是重敛于民也,民必哀矣。夫敛民而以哀乐,不详,非治国之道也。”景公乃止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齐景公要建高台,使百姓劳苦。高台建成后,又想再铸造钟。晏子进谏说:“所谓君主,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。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,已经建筑了高台,现在又要铸造钟,这是加重向百姓征收赋税,百姓必定会感到悲哀。向百姓征收赋税来当作自己的享乐,不是好的做法,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。”齐景公就停止造钟。
注释
齐景公:(?—公元前490年),春秋时期齐国君主(前547年—前490年在位),姜姓,吕氏,名杵臼,齐灵公之子,齐庄公之弟。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、庆封,后有相国晏婴、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。
为:做。
谏:旧时称规劝
简析
齐景公建高台并欲铸钟,使百姓劳苦。晏子进谏,指出君主不应以百姓哀苦为乐,且频繁征敛会加重百姓负担,违背治国之道。齐景公听取劝谏,停止了建造。文章通过晏子对齐景公的劝谏,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、克制私欲的治国理念。
周郑交质
左丘明〔先秦〕
郑武公、庄公为平王卿士。王贰于虢,郑伯怨王。王曰:“无之。”故周郑交质。王子狐为质于郑,郑公子忽为质于周。
王崩,周人将畀虢公政。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。秋,又取成周之禾。周郑交恶。
君子曰: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明恕而行,要之以礼,虽无有质,谁能间之?苟有明信,涧溪沼沚之毛,蘋蘩蕰藻之菜,筐筥錡釜之器,潢汙、行潦之水,可荐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,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,行之以礼,又焉用质?《风》有《采蘩》《采蘋》,《雅》有《行苇》《泂酌》,昭忠信也。”
龙蛇歌
佚名〔先秦〕
有龙于飞,周遍天下。
五蛇从之,为之承辅。
龙返其乡,得其处所。
四蛇从之,得其露雨。
一蛇羞之,桥死于中野。
罔两问影
庄周〔先秦〕
罔两问景曰:“曩子行,今子止;曩子坐,今子起。何其无特操与?”景曰:“吾有待而然者邪?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?吾待蛇蚹蜩翼邪?恶识所以然?恶识所以不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