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清晨,天气微凉,空气中弥漫着露水带来的清新气息,这凉意似乎也让那湘妃竹制成的琴弦都变得湿润起来。花儿的枝头,不经意间有露珠悄悄滑落。窗帘轻轻摇曳,不知是谁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它,燕子在风中穿梭,轻轻掠过柳条。
梳妆台前,打开的镜匣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鹍鸟,但主人却频繁地开合它,似乎没有心思好好打扮。她懒得调制那精致的檀香粉,心情显得格外慵懒。早晨醒来,泪水不自觉地涌上眼眶,如同潮水般汹涌,原来是因为昨夜在温暖的被褥中做的那个梦太过迢遥。
注释
湘弦:湘妃所弹之瑟,此处代指琴瑟。
舞鹍:鹍鸡舞蹈的图案。后多用此图案镌于镜背作为装饰。
泰山北多巨岩,而灵岩最著。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。其状如垒石为城墉,高千馀雉,周若环而缺其南面。南则重嶂蔽之,重溪络之。自岩至溪,地有尺寸平者,皆种柏,翳高塞深。灵岩寺在柏中,积雪林下,初日澄彻,寒光动寺壁。寺后凿岩为龛,以居佛像,度其高,当岩之十九,峭不可上,横出斜援乃登。登则周望万山,殊骛而诡趣,帷张而军行。岩尻有泉,皇帝来巡,名之曰“甘露之泉”。僧出器,酌以饮余。回视寺左右立石,多宋以来人刻字,有墁入壁内者,又有取石为砌者,砌上有字日“政和”云。
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,值子颍有公事,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。聂君指岩之北谷,溯以东,越一岭,则入于琨瑞之山。盖灵岩谷水西流,合中川水入济;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,皆泰山之北谷也。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,居于琨瑞山,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。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,而灵岩有朗公石焉。当苻坚之世,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,楼阁甚壮,其后颓废至尽;而灵岩自宋以来,观宇益兴。
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,西近大路,来游者日众。然至琨瑞山,其岩谷幽邃,乃益奇也。余不及往,书以告子颍:子颍他日之来也,循泰山西麓,观乎灵岩,北至历城。复溯朗公谷东南,以抵东长城岭下,缘泰山东簏,以反乎泰安,则山之四面尽矣。张峡夜宿,姚鼐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