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藻
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〔先秦〕
鱼在在藻,有颁其首。王在在镐,岂乐饮酒。
鱼在在藻,有莘其尾。王在在镐,饮酒乐岂。
鱼在在藻,依于其蒲。王在在镐,有那其居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鱼在哪儿在水藻,肥肥大大头儿摆。周王住在京镐城,欢饮美酒真自在。
鱼在哪儿在水藻,悠悠长长尾巴摇。周王住在京镐城,欢饮美酒真逍遥。
鱼在哪儿在水藻,贴着蒲草多安详。周王住在京镐城,所居安乐好地方。
注释
颁(fén):头大的样子。
镐:西周都城,在今陕西西安。
岂(kǎi)乐:欢乐。
莘(shēn):尾巴长的样子。
蒲: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长而尖,多长在河滩上。
那(nuó):安闲的样子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146-147
2、
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86-287
鉴赏
《鱼藻》,《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》的一篇。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。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。这首诗赞颂武王饮酒的平和安乐,有颂古讽今之意。《毛诗序》以为“刺幽王也。言万物失其性,王居镐京,将不能以自乐,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”,显然是以用为意,于诗本文无稽。
诵读诗文,朴实中寓新奇,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,陈子展以为“全篇以问答为之,自问自答,口讲指画,颇似民谣风格”(《诗经直解》),可谓贴切之论。以此反观诗原文,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。
全诗共分三章,每章四句。每章前两句以“鱼在在藻”起兴,
创作背景
《鱼藻》当作于西周时期。《毛诗序》以为“刺幽王也。言万物失其性,王居镐京,将不能以自乐,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”,显然是以用为意,于诗文本无稽。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认为:“此镐民私幸周王都镐,而祝其永远在兹之词也。”他以为这是民众所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秀梅 译注·诗经(下):雅颂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5
2、
简析
《鱼藻》是一首四言诗。这首诗赞颂周王饮酒的平和安乐,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,有颂古讽今之意。全诗三章,都以鱼戏藻间或依于蒲草起兴,来描写周王在镐京安乐饮酒的情景。此诗形式和内容结合完美,三章诗由特写至全景,构成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;诗中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,浑然一体,体现出民谣的风格。
芣苢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有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捋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袺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襭之。
论语五则
孔子及其弟子〔先秦〕
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”(《学而》)
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(《里仁》)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(《阳货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