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黄河南岸屹立着巍巍青山,就像是展开了如画的卧屏,来自并州的孤独客子,凄惶地倚在怀州的高城。
住了十年之久的隐居旧地,如今被抛弃在什么地方,此刻愁苦的心境,便是那丹青高手也难以描画。
山谷口暮云渐生,像是懂缠绵情意,恳切殷勤,而挂在林梢的夕阳余晖,也格外地明亮澄澈。
如今的洛阳城里,听说战乱仍未平息,半夜里我放声悲歌,终究是心潮难平。
注释
怀州:在今河南沁阳,北倚太行,南临黄河,是洛阳北面的军事重镇。
子城:附属于大城的小城,就是内城。
少室山:嵩山的东峰,在河南登封北。
河外:黄河南岸。古
金哀宗天兴元年(1232)三月,金国的中京洛阳(今河南洛阳)被蒙古军攻破,留守撒合辇兵败自杀。蒙古军退后,中京人推举强伸领兵二千五百拒守,击退了蒙古军以后的多次进攻,守住了中京。该诗大约就作于这个时候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物的描写和对山河失守、战乱难平的严峻形势的说明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,极度伤感的心情。全诗景中有情,情景交融。
一二句写景 ,少室山横卧在黄河之南,与怀州隔河相望。如同一扇巨大的屏风。挡住了诗人的视线,望不见故乡的青山。孤独的诗人徘徊在高城之上,倚着颓败的城墙,极目眺望,却无心欣赏眼前开阔辽远的景色。
三四句抒情。在漫长的岁月中,诗人经历着战争和流亡的痛苦。物是人非,多少年的伤心往事难再提起,壅塞在诗人心头的巨大的隐痛无法形容。诗人用词高妙,极富表现力,“抛何处”“画不成”,语意看似朦胧,却并非“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”,反而更加准确地表现诗
泰和中,西州士人家女阿金,姿色绝妙。其家欲得佳婿,使女自择。同郡某郎独华腴,且以文采风流自名。女欲得之,尝见郎墙头数语而去。他日又约於城南,郎以事不果来,其后从兄官陕右,女家不能待,乃许他姓。女郁郁不自聊,竟用是得疾,去大归二三日而死。又数年,郎仕驰驿过家,先通殷勤者持冥钱告女墓云,郎今年归,女知之耶,闻者悲之。此州有元魏离宫,在河中潬,士人月夜踏歌和云,魏拔来,野花开。故予作金娘怨,用杨白花故事。词云,含情出户娇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。春去秋来双燕子,愿衔杨花入窠里。郎中朝贵游,不欲斥其名,借古语之道。读者当以意晓云。骨化形销,丹诚不泯,因风委露,犹托清尘,是崔娘书词,事见元相国传奇。
墙头红杏粉光匀。 宋东邻。 见郎频。 肠断城南,消息未全真。 拾得杨花双泪落,江水阔,年年燕语新。
见说金娘埋恨处。蒺藜沙,草不尽,离魂一只鸳鸯去,寂寞谁亲。 惟有因风,委露托清尘。 月下哀歌宫殿古,暮云合,遥山入翠颦。